為激發大專校院學生創造發明的潛力,將綠色化學精神根植在研究中,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與教育部合辦109年「第2屆大專校院綠色化學創意競賽活動」,經過激烈的競爭之後結果出爐,其中大專組及研究組各遴選出金牌獎1名、銀牌獎1名、銅牌獎2名與佳作若干名,並另外遴選出1名實驗安全特別獎,環保署表示,本屆作品及學生在決選時的沉穩表現都相當令人驚艷。 環保署表示,進入21世紀之前,有一批化學家開始鼓吹綠色化學的概念,其中最著名者為 1998年,美國學者 Anastas 與 Warner從源頭上減少或消除化學污染的角度出發,提出了著名的綠色化學 12項原則,作為開發環境無害產品和工藝的指導,受到化學界廣泛的重視。為推廣綠色化學,環保署辦理本次競賽活動,期由校園扎根,透過綠色化學的實踐,使環保的使命更進一步。 環保署進一步表示,本屆競賽在艱難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宣導開展,透過多元宣傳方式,本屆競賽共計46隊報名,其中大專組21隊,研究組25隊,參賽的隊伍來自27所學校、40個相關科系,包括材料工程、化學、化學工程、環境工程、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科學教育等,無論參賽之學校、科系及人數,都比第1屆成長。 大專組金牌獎作品為臺灣大學「蜂巢式光纖反應器消除飛機艙內空氣細菌病毒」,是結合時事考量全世界皆受到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影響,但因應商務等需求需往返各國家者,若長時間待在密閉的機艙中將可能有健康風險,因此臺灣大學團隊將高空中之紫外光引入陶瓷蜂巢內,進而照射光觸媒以產生化學反應,降低空氣中的細菌、病毒量。 以上參考網址: https://topic.epa.gov.tw/greenchem/cp-383-9163-6f358-1.html
大專組金牌獎作品---臺灣大學「蜂巢式光纖反應器消除飛機艙內空氣細菌病毒」是由台大化工系吳紀聖教授指導,由來自三個不同實驗室的專題學生通力完成,他們是盧彥均(吳紀聖教授專題生)、鄭宇翔(游文岳教授專題生)與劉倚辰(游佳欣教授專題生)。
大專組金牌獎作品:蜂巢式光纖反應器消除飛機艙內空氣細菌病毒 說明:今年全世界皆受到COVID-19的衝擊,然而在往返國家之間,往往需要長時間待在密閉的機艙中,而大專組金獎之作品理念為將高空中之紫外光引入陶瓷蜂巢內,進而照射光觸媒,使其產生化學反應,降低空氣中的細菌、病毒量,以提升空氣品質。
以上照片截錄自網址: https://topic.epa.gov.tw/greenchem/cp-383-9163-6f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