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目前台灣銀髮族眼科門診就診率排名第一的疾病,常見的治療方式為植入合成的人工水晶體取代病變混濁的水晶體,但人工水晶體有手術後鈣化、裝置錯位及2次白內障等問題,本系謝之真、陳賢燁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全球首創的新型人工水晶體,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研發成果已於2015年9月登上美國化學學會知名材料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 謝之真、陳賢燁教授與團隊花費2年時間,開發完成全球首創的新型人工水晶體,透過化學氣相沉積封裝法,合成「功能性聚對二甲苯」的高分子聚合物,並包覆液體,製備出一體成型的新型裝置。此新型裝置同時提供了可調控的光學參數及生物功能性,並在重要光學參數及生物功能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可針對特殊白內障病患之用眼需求進行精準設計,可視為突破現有裝置的瓶頸,為新一代人工水晶體以及生醫光學裝置的未來發展提供更適合人性化的解決途徑。並經研究證實可有效減少手術後,由裝置引發的鈣沉積,甚至能進一步主動操控水晶體上皮細胞的生長,對於避免由裝置所引起的二次白內障併發症具有重要的功效。 此外利用相同技術製作出超薄超小可彎曲型,非球面多焦點型,以及多功能藥物釋放載體型的人工水晶體裝置,將會在不久的未來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