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大化工系網站

系級傑出校友

系級傑出校友

第八屆

王秋森校友

Art editor Img

王秋森校友當年以卓越成績保送進入臺大化工系,1960年畢業後赴美,1963年獲堪薩斯州立大學化工碩士,1966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化工博士學位。
 
加州理工學院畢業後,王校友在紐約大學環境醫學所及雪城大學化工系展開了教學生涯,其研究聚焦於氣膠科技,是這個領域先驅開拓者,也奠定了他在此領域與公共衛生領域的權威地位。在美國歲月中,他也積極參與台灣民主運動,展現了對社會公義的關切。80年代初,對臺灣文化政治與民主的關心,王秋森校友與友人創立了「臺灣文化事業公司」,致力於出版有關臺灣的重要著作,同時推動《臺灣新社會》月刊的發行,著作《1947臺灣二二八革命》。
 
1991年,王校友回到母校臺灣大學並在公共衛生學系擔任教職。他1993-1996擔任系主任期間參與公共衛生學院初創時期的推展工作並擔任第二任院長,對學院的發展和學術研究提升做出了卓越貢獻。此外,王校友在1993擔任中華民國氣膠研究學會創會會長(2007年更名為台灣氣膠研究學會),更為空氣品質公共衛生領域發展建立新頁。王校友不僅在氣膠學術領域建立權威地位,也投身台灣民主運動,榮獲本系傑出校友實至名歸。

梁茂生校友

Art editor Img

1970年梁校友於臺灣大學化工系畢業後,投身家族企業—被視為「黑手行業」,以生產乾燥烘烤設備起家的志聖工業。梁校友透過三兄弟鼎力合作,對於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在市場上的敏銳洞察,使得志聖工業在1999年成功上櫃。志聖工業是目前台灣光熱設備製造與服務的領導廠商,服務印刷電路板(PCB)、TFT-LCD和半導體等產業,以企業聯盟合力切入先進封裝供應鏈,並榮獲台積電2023年度優良供應商「卓越量產支援獎」。
 
梁校友以感恩之心對待合作夥伴,以「皆大歡喜-All Win」為經營理念。除了在企業領域取得成就,梁茂生校友為了提昇產業整體競爭力,投身於公協會的成立與運作。他參與電路板協會TPCA的創立,先擔任秘書長,後期擔任副理事長,去年才卸任;他也將TPCA SHOW(電路板展)的籌辦經驗帶至面板產業,在2011年促成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成立並擔任副理事長,於2012辦理第一屆Touch TW(智慧顯示展覽會),至今成為面板業界知名的成熟展覽,也於去年卸下副理事長一職。目前仍擔任電子設備協會(TEEIA)副理事長,該協會以半導體與面板為主。
 
梁茂生校友亦擔任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TPCF)副董事長,持續為環境公益及偏鄉弱勢團體盡一份心力。在大學時期加入晨曦佛學社,提倡儒佛兼修。並透過慧炬機構舉辦活動,並提供大學社團的學佛資源。40歲前參加台北青商會,65歲後加入台北西區扶輪社。
 
梁校友以其卓越的企業領導風格、產業協會的積極參與以及對佛學的推動,展現了優秀校友的樣貌。近年,他更積極支持母校推動各項願景政策,提攜後進,實爲我們的典範。

李利校友

Art editor Img

 

李利校友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名譽教授,也是陽明交通大學玉山學者。
 
李校友197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工系後,1979年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他在2004年至2015年期間,創立並擔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奈米尺度科學和工程中心(CANPBD)主任,致力於可負擔奈米工程聚合物生物醫學裝置的研發。研究涉及生物微/納米技術、生物材料、液體生物檢測以及基於細胞/外泌體的基因治療。李校友不僅在學術界發表450多篇期刊文章、35項專利、以及14章專書,更在產業和教育領域做出卓越的貢獻,獲獎無數。於2006年當選為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學會的會士、2008年獲化學研究理事會Malcolm E. Pruitt獎、2010年獲塑膠工程師學會國際獎、2016年獲得先進成型技術學會終身成就獎。這些榮譽彰顯了他在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卓越貢獻。
 
2018年回台灣擔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擔任玉山學者,任教於生物藥學研究所。在這段時間裡,他致力於利用奈米通道電穿孔生物晶片技術,與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醫學院及中研院合作,共同研發以外泌體(exosome) 信使核糖核酸 (mRNA)為主的腦癌和胰臟癌、抗衰老和罕見疾病的治療方式。此外,他也以血液中的外泌體為基礎與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醫學院、臺北榮總、長庚紀念醫院及台北醫學大學合作,致力於開發癌症早期偵測、治療監測與預後的奈米創新技術及個人化治療,為全球的醫學科學和工程技術做出重大的貢獻。

陳建志校友

Art editor Img

陳建志校友1983年畢業於臺大化工系後,選擇材料科學領域繼續深造。他赴美猶他大學及瑞士聯邦理工大學進修,分別於1988年獲得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博士學位,在材料科學專業領域打下堅實基礎。
 
陳校友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位於德國Aachen的飛利浦實驗室(Philips Forschungslaboratorien Aachen),擔任電子陶瓷組的研究員,負責積層陶瓷致動器(Ceramic Multilayer Actuator)的材料開發。1994年回台灣任職高雄飛利浦建元電子公司,主導卑金屬(Base Metal Electrode BME) 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y)的材料及製程開發,1995年底成功導入量產,成為日本以外第一個將BME-MLCC成功量產的團隊,這個技術也經後續企業的整併而擴大到產業全面採用,大幅降低電子產品的成本。1997年加入明基友達集團的達方電子,創立了陶瓷材料事業部。陳校友負責該事業部的營運、研發及新事業發展。在這段時間內,從研發拓展到發展新事業部、財務、業務,為之後帶領上市櫃公司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3年,陳校友轉往明基材料,擔任董事長一職。在其的領導下,明基材料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功轉型,從原本專精偏光板,「斜槓」發展至以機能膜、先進電池材料、生醫及機能織物等4大應用領域為主的大企業。明基材料也成功經營多項旗下品牌,跨足醫療材料、醫美、環保紡織等。陳校友的帶領明基材料更肩負社會責任,持續推動環境永續和社會關懷等各項永續行動,定期公益捐助社會弱勢與舉辦科學營推動教育發展。
 
陳建志校友將其化工材料所學帶領公司轉型發展,不忘回饋社會,實為傑出校友楷模。

 

第七屆

官錦堃校友

Art editor Img

迅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基金會會長(2007-2009)

香港線路板協會副會長(2005-2009),名譽顧問

榮譽勳章 (MH) (2005)(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

香港九龍樂善堂主席(2003-2004),永遠顧問

全球傑出留台校友(2003)(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香港工業專業評審局榮譽院士(2002)

香港太平山獅子會會長(1991-1992),終身會員

香港青年工業家獲獎會員(1990)(香港工業總會)

國立臺灣大學香港校友會副會長(1986-1992)

彭定宇校友

Art editor Img

彭定宇校友與Donald B. Robinson教授於1975年發現了一個新的三次狀態方程式,與當時其他類似的三次方程式相比,此新方程式更精確地代表一般石油系統混合物流體之莫爾體積、溫度、壓力及組成之間的關係。此狀態方程式發表於美國化學會ACS期刊(I&EC Fundamentals, 15, pp. 59-64, 1976),成為知名的Peng-Robinson Equation of State。該方程式被廣泛應用於石油系統混合物流體之開採、運輸及加工所需的工程計算,並被收錄於當代主流化工熱力學教科書。為表彰Peng-Robinson Equation of State的貢獻,加拿大天然氣加工供應業者協會(CGPSA)於1989年頒授Innovative Excellence Award給彭校友及Robinson教授。
 
彭校友於1999年獲選為加拿大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Chemical Institute of Canada),在2004-2005擔任國科會特聘教授,參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的超臨界流體之研究。薩省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肯定彭教授之世界級研究及其致力於教學與培育學生之熱忱,於2005年頒授彭校友理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學位。薩省專業工程師暨地球科學家協會(APEGS)於2006年頒授彭校友傑出成就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同年美國天然氣加工者協會頒授彭教授Donald L. Katz Award。
 
彭校友於2014年獲選為加拿大工程學院院士(Fellow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2015年獲選加拿大工程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anada)。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於2015年聘任彭教授為榮譽講座教授。

劉理成校友

Art editor Img

 

劉理成校友於1976年畢業於本系大學部,1979年赴美國紐約州Clarkson University就讀化學工程及膠體科學(Colloid Science)研究所,1981年取得碩士後進入Halcon SD Group擔任製程開發工程師,參與以synthetic gas生產的methanol為building block製造acetic acid (2C)、acetic anhydride (4C)及methyl methacrylate (5C)等化學品的製程開發。1984年回Columbia University攻讀博士,在Professor Juan Asenjo及Professor George Prokopakis指導下,1987年取得工程及科學博士(Doctor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隨即進入全球第五大的化學公司W.R. Grace & Co.,因參與公司總部對多項新興生物技術標的投資及併購時的技術評估,對當時在美國剛剛升起的生技產業有比較深度的瞭解,也參與了以薄膜透析分離技術研發出來的生物醫學產品(Liver Assist System及人工胰臟)的開發;同時也協助Amicon開發了以培養anchorage dependent mammalian cell中空纖維膜生物反應系統生產重組蛋白及單株抗體。1996年加入全球前三大藥廠Novartis的基因治療部門GTI,擔任基因載體製程開發經理,負責開發反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的大量生產的製程平台。
 
1999年加入GenVec,負責AdenalVerse® Gene Delivery System製程開發,同時協助Pfizer在愛爾蘭都柏林附近的 Dun Laoghaire建立世界第一座腺病毒生產廠並技術轉移給Pfizer,以此腺病毒生產技術生產臨床開發的產品包含:BioBypass™、TNFERADE™、AdPEDF及HIV vaccine。2002加入AnGes, Inc.,擔任產品開發副總,2004年接任President & Chief Operating Officer。開發產品包含以治療下肢血管循環不良疾病(Critical Limb Ischemia)的基因治療產品Collategene™,以及治療自體治療免疫反應皮膚炎(Dermatitis)的NFκB 圈套寡核苷酸(Decoy Oligonucleotide dODN),同時協助日本母公司AnGes MG, Inc.下的子公司GenomIdea與AIST(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在大阪附近的Ikeda Kansai園區合蓋一座生產HVJ-E(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 – Sendai Virus, Envelope)的GMP廠。在2005年同時代表AnGes及NIKO Investment Group對Avontec GmbH的投資出任其董事會的副董事長。
 
在高中同班同學也是台大藥學76畢的台耀化學創辦人程正禹的協助下,因緣際會在59歲開始創業,於2012年12月成立台康生技,隨即完成併購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的生物製劑GMP先導工廠,設定雙引擎的經營模式:一方面提供客戶委託製程開發及生產(CDMO),另外一方面開發自有產品,尤其是生物相似藥。台康生技由成立時的42位員工,成長至目前410位員工。除原有汐止廠區外,2016年設立竹北廠區。營業總額由2013年的800萬元成長到2021年的17億元。十年來經歷8輪的募資,總共超過新台幣130億元,2023年公司市值約360億(約12億美金)。以產能規模、營業額及市值而言,台康生技是在台灣最具規模的生物製劑CDMO公司。
 
劉理成校友2009至2010年擔任大華府及巴爾的摩地區的台大校友會會長,於2022年榮獲由IMAPAC Biologic Taiwan頒發的終生成就獎。劉校友在台灣生技產業化的發展成就,實爲我們的典範。

簡山傑校友

Art editor Img

簡山傑校友198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於1989年加入聯華電子,擁有逾30年的半導體研發經驗。多年來領導公司內多個不同部門,涵蓋先進技術開發、特殊技術開發、客戶工程、技術移轉暨開發、矽智財與設計支援、企業行銷等。

 

簡山傑校友現任聯華電子公司總經理,負責聯電在核心製造和技術方面的研發和運營。在他多年職涯中,發表過21篇科技論文,並擁有176項全球半導體相關專利。

 

榮獲的重大獎項包括:

1997年 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奬

1998年 經濟部-國家發明奬

2001年 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國家十大傑出研發經理獎

 
第六屆

何汪瑗校友

何汪瑗校友為綠色技術美國公司總裁及創辦人,同時也是美國普渡大學再生資源工程實驗室榮譽教授。何校友所研究之「糖發酵轉製生質酒精工程」利用基因重組酵母菌,大幅提升了纖維素發酵生產酒精的效率,使生質酒精得以使用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生產,不需仰賴糧食作物。該技術對生質能源發展貢獻重大,而研究中所培養出的酵母菌被命名為何-普渡(Ho-Purdue)酵母。

 

何校友於2016年,由美國總統歐巴馬頒發美國國家科技創新獎章。

Index

(詳請點擊此超連結位址: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Dr. Ho’s contribu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何博士簡歷何博士簡介)

沈世宏校友

沈校友是本系第三位榮獲台大化工系博士學位的校友,曾任行政院衛生署技師,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講師,行政院衛生署環保局第二組組長(1982-1987),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1987-1989)、管制考核及糾紛處理處處長(1989-1990)、環境檢驗所所長(1990-1992)、水質保護處處長(1992-1995)、環保技監兼科技顧問室主任(1995-1996),行政院全球環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副執行秘書,行政院國科會企劃考核處處長(1996-1997)、國際合作處處長 (1997-1998)等職務。

 

1985年衛生署環保局第二組組長任內,建立與業界議訂分年分期管制標準的方法,制訂機車、汽車、大卡車新車排氣標準及鋼鐵、水泥業新排放標準;以六年時間逐步達到先進國家(美國)車輛排氣管制水準;兩年內鋼鐵、水泥業全面完成改善,期間八家未完成改善煉鋼工廠勒令停工改善;建立技師簽證、自行檢測申報制度,首家執行代檢機構設置、管理及品質保證作業。

 

1988年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任內,促成“經濟部”開放車用液化石油氣、規定新車開始加裝EEC系統。2000年任台北市環保局長,突破制度,創新推行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及多項全市社區動員的行為變革運動。2008-2014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近六年,為迄今在任最久的署長。在環保署署長任內推動多項變革,包括援引行政罰法第15條開創全國首例「溯及既往追討違法不當利得」、推展「環保決策公眾參與專家代理制度」、建置「清淨家園顧厝邊綠色生活網」系統、修正公布「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建立「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與分級認證制度」、推動完成「環境教育法」及「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立法、訂定PM2.5空氣品質標準等,為台灣環境保護建立多項重要制度與規範。現任台灣空氣品質健康安全協會理事長與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秘書長,持續推動與維護台灣的環境保護。

(詳請點擊此超連結位址:沈世宏校友簡歷沈世宏校友環保署施政報告公共政策二階段決定論下的公眾參與讓專業為公眾對話)

吳宏仁校友

吳校友曾任職通用器材公司與工研院,1980年加入聯電,是該公司初創員工之一,經歷經理、廠長、副總等職務,於1997年出任聯電總經理。吳校友曾經主導聯電接手新日鐵半導體及與IBM技術結盟等外國業務的談判與延續工作,於1995年獲傑出工程師獎,2002年出任聯電日本子公司UMCJ社長。

 

吳校友在聯電工作26年後退休,進入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研讀並取得碩士學位。吳校友對於母系發展持續關心,多年來參與並推動校友們捐贈助學金等活動。

高季昌校友

高校友為國際知名的X光科學家,研究貢獻在於開發新的同步輻射實驗技術,並將X光科學應用在超導電體、磁性材料及高壓下材料特性的研究。2005年起擔任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光源中心主任。2010年於史丹福大學任教,並擔任史丹福同步輻射光源中心主任,2012年擔任美國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第五任主任。由於高校友在X光科學領域的貢獻,2006年獲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2010年獲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fellow)。

 

第五屆

王 倬校友

王倬校友1959年至1960年於臺大化工系擔任助教。1966年至1977年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任教,1970年第一學期擔任臺大化學所客座教授,1977年轉任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教授,並自1988年起擔任生化及分子生物學Mallinckrodt講座教授。
 
王校友對DNA雙股螺旋和超螺旋結構的研究有重大貢獻,並發現DNA多種功能所需的拓撲異構酶(topoisomerase)。王校友曾任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所長(1986-1987)、並榮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美國國家分子生物學術獎等無數學術榮譽獎項。

郭 育校友

郭育校友是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化學工程系Nesbitt冠名教授,同時兼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和電氣工程系教授。郭校友曾在工業界從事技術研究近20 年時間,主要就任於位於紐約的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以及位於矽谷的數據通用公司半導體部門(Data General Corp. Semiconductor Division)等企業。郭校友是納米和微電子研究科學的先驅者,1998 年加入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並建立了著名的薄膜納米和微電子研究實驗室。他在集成電路、平板顯示器、固態白熾燈、非易失性存儲器、等離子技術、薄膜材料製程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許多世界記錄和技術突破,對學術界和工業界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他所發明的薄膜電晶體(TFT)製程廣泛應用於各國液晶顯示器(LCD)生產線。他的TFT 著作被視為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及工業界重要的参考書。
 
郭校友在全球範圍內擔任董事會成員和顧問委員,包括美國電化學學會(ECS)在內的眾多學術學協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大學、企業和各國政府部門等,更當選2018-2019 年度ECS學會會長,為該學會116 年歷史首位華人會長。
郭校友獲得的榮譽包括固態科學技術最負盛名的戈登E.摩爾勛章(Gordon E. Moore Medal)、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研究傑出獎、ECS 電子和光子學部獎、ECS 會士、IEEE 會士、AVS 會士、MRS 會士、教育部玉山學者、多項IBM研發獎項、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傑出研究獎和創新獎、國立交通大學(新竹)榮譽講座教授、大阪大學特聘教授、早稻田大學日本科學促進會客座研究員、數百次的會議主題演講和邀請演講,以及大量的最佳論文獎項等。他主持過100個由知名學會贊助的國際會議。他創立並主持世界上最久連續舉辦的TFT研討系列會議達30年之久。
 
郭校友對台灣TFT LCD學術和工業界之發展有著不可忽視貢獻。除了多次在各大學及公司發表學術講演、指導研究生、接待訪問學者、和擔任名譽講座教授之外 他曾在1990年代為台灣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先生在建立一億美元TFT LCD國家研發項目時提供諮詢 該項目有助奠定了今日年產值數十億美元平板顯示器產業的基礎。

蕭慈飛校友

蕭慈飛校友在化工基礎上,更進修管理,專精經營管理、研發管理、目標管理。加入長興後,早年即精準判斷特用化學品在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蕭校友發揮研發管理專長,推動長興特用化學品開發,加速開發光電材料。同時,更領導海外投資,在義大利、中國大陸、澳洲、馬來西亞、日本、泰國、荷蘭投資相關特化品公司,使長興材料工業公司晉升跨國企業,榮獲經濟部傑出創新企業獎。蕭校友也以其極優異之表現,升任總經理、策略長、副董事長等職務。此外,蕭校友熱心公益,擔任國家發展委員會諮詢委員、亞洲矽谷計畫專案中心諮詢委員、台灣平面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常務理事、經濟部南部產業發展推動辦公室產業諮詢委員會議委員、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理事等職務,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時常給予建言,榮獲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ERSO Award榮譽。蕭校友更時常關懷母系,對於返校經驗分享、促進系上的產學鏈結更是不遺餘力,值得我們表揚與學習。

盧博彥校友

盧博彥校友於1974年 畢業於本校化工系,1982 年獲得伊利諾大學化工博士學位,隨即加入AT&T貝爾實驗室。應政府兩兆雙星的號召,於1995 年從貝爾實驗室回到台灣工研院電子所。
 
盧校友是達碁科技的LCD 計劃創始負責人。1997 年達碁的 LCD 部門,是由他從第一個工程師面試開始的。爾後,盧校友面試了超過一千個應徵者,親自挑選了超過六百個工程師和主管。當時,由於天時、地利、人和,達碁得以快速茁壯,在1999年建廠完成後,很快的就有很好的業績, 2000 年就得以在台灣上市。2001年達碁和聯友光電合併而成為友達光電,並且於2002年在美國發行ADR。盧校友是友達光電的執行副總,負責公司營運,工作權責上包括工廠、研發、供應鏈以及品質系統等部門。盧校友在任期間,對友達光電以及臺灣LCD產業的成長做出重大的貢獻,於2003年得到經濟部頒發的「傑出人士貢獻獎」。2006年,盧校友加入富士康集團,創建LCD-TV 產品部門。由於產品品質優越,打破當年做電視產品往往因為維修問題而要虧錢的迷思。此部門就是今日富士康集團電視產品全球化的前身。
 
盧校友在突破潛力事業的經營挑戰上,亦有非常好的實績:2008年以執行長的身分,整頓正在巨額虧損的龍騰光電。得助於同窗曾孝平先生的大力相助,兩人合作無間,在8個月內龍騰光電得以轉虧為盈,傳為佳話。2010年,盧校友接任聯亞光電董事長。當時聯亞只不過是一個營業額二億多,員工45人的小公司。由於策略和管理的優化,聯亞光電得以2015 年在台灣上市。現今聯亞光電在光通訊半導體雷射最上游的 InP epi 材料上,全球市佔率達65%,成為台灣隱形冠軍的公司之一。
 
過去十年,盧校友是華威國際創投公司的合夥人,主要工作是協助多家企業的經營傳承,並且找尋投資台灣轉型升級的機會。現今的志業是利用過去的自己在科技領域的經驗與人脈,提攜後進,助人興業,實爲我們的典範。

 

第四屆

陳劉旺校友

陳劉旺校友1956年自台大化工系畢業後赴日深造,於1965年自東京大学工學系研究科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先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後返台於中央大學化工系任教,並曾任化工系系主任,1982年回母系任教,至2011年退休, 現為台大化工系名譽教授。陳校友是一位在學術及行政表現都十分傑出之校友,長期深耕高分子領域的人才培養與應用研究,主要研究在於功能性高分子之合成及應用,所開發之難燃高分子已應用於我國之印刷電路板工業,我國黏性膠帶之代表性廠商聚和國際曾被全球領導廠商3M公司控告侵權,導致公司重大危機,陳校友仔細分析專利問題,解決侵權問題,使得聚和國際N次貼可行銷世界。陳校友並為我國培育超過100位高分子研究人才,所指導學生任教於台大等大學並於產學研界位居要職。

 

陳校友於1981-1988年擔任國科會高分子學門首任召集人,規劃我國高分子領域之學術發展,並於1991年發起創立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且擔任第一屆理事長,不僅為我國高分子領域的產官學搭起溝通的橋梁,並為日後高分子領域蓬勃發展奠立了基礎,陳校友為因應我國醫工領域的興起,於工學院創立醫學工程學程並於1993年獲教育部核准成立,日後發展為台大醫學工程系的前身。除此之外,陳校友長期擔任經濟部民生化材領域召集人,對我國民生化材產業開發新技術有重大貢獻,上述成就於民國1988年獲頒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及國科會多次學術獎勵。

 

陳校友為我國高分子與醫工領域的先驅與翹楚,為化工系友的表率,因此本系遴選委員會無異議極力推薦其為傑出系友。

馬海怡校友

馬海怡校友1969年畢業於本系大學部,1974年於美國裡海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馬博士具有超過40年全球藥業及化工產業經營與策略管理之豐富經驗,取得美國李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化學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孟山都公司(Monsanto Industrial Chemical Company),負責人造纖維化學原料及抽絲工廠品管、製程控制等工作,其後並擔任矽晶圓生產廠長。於1981年加入醫藥產業,任職美國Syntex Corporation,該藥廠年銷售額達22億美元,全球員工超過一萬二千人,1995年為Roche收購。其在Syntex服務14年期間,曾擔任生產與技術移轉副總經理,負責管理八座生產藥廠及全球藥品之生產規劃、製造、品管、技術移轉和新產品製程放大。

 

馬海怡博士於1997年自美返台,與來自美國Syntex公司的合夥人共同創建台灣神隆公司,擔任台灣神隆總經理暨執行長達17年。台灣神隆目前為全球抗癌原料藥供應的領導廠商,公司於2011年股票上市,亦為國內生技製藥上市企業中市值最大、營收獲利表現穩健優異之企業之一。馬博士於2014夏於神隆退休返美,加入維梧資本專著生技產業投資外,目前擔任包括安成葯業、瑞寶基因及台新藥三家台灣生技公司以及生技中心的董事。並於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協會擔任副理事長,主要是致力於策劃每年『生技月』之國際會議,以及『生技產業深耕學院』之課程規劃。馬博士亦曾獲美國加州YWCA頒發的”工業界傑出女性獎”。

林正一校友

正一校友1975年畢業於台大化工系,1982年取得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之化工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從事研究並擔任技術經理18年,2000年返台接任友達光電副總經理,負責玻璃基板生產工廠之建廠重任。林博士深知技術自主的重要性,調整原來仰賴國際技術移轉的模式,轉變為自行開發並掌握光電技術的先機,一路下來讓友達光電保持從3.5代到7.5代均為國內首先量產之紀錄;這不僅促成友達光電的成就,也帶動整個臺灣面板產業供應鏈的升級。

 

2006年林博士轉任達興材料董事長暨執行長,致力於關鍵化學材料之開發。有別於其他化工材料廠,林博士特別重視具研發能量團隊的培養,堅持親自面試每一位研發人員。在林博士領導下,公司之研發領域從LCD化學材料逐步擴大至觸控面板材料、先進半導體封裝材料、綠能材料等,並於2010年榮獲第十屆顯示器元件產品技術獎「傑出產品獎」,成為台灣第一家獲此殊榮的化學材料公司。公司也於成立短短六年內,即於2012年掛牌上市,為首家特用化學材料Design House之上市公司,營收於2017年已逾39億元。

 

抱持著回饋校園及獎勵高等化學教育精神,林博士於2010年設立「達興材料博士班獎學金」鼓勵臺清交成四校之博士班優秀學子,期能為台灣高等化學材料研究人才的培育盡一份心力。

葉秀娟校友

葉秀娟校友於1976年從印尼東爪哇高中畢業後1978年來台參加升學考試錄取第一志願台大化工系,由於當時印尼禁止華教,所以在校中要加倍努力來應付學業,於1981年完成學業。

 

畢業後,她回到僑居地印尼雅加達,以所學專業進入一家食品企業。工作了三年後,她實現了創業的憧憬,開創了一家小公司,經營建材。在她和丈夫的努力下,事業逐漸壯大,獲得許多世界建材產品的代理權,隨後,因為進口關稅的考量,她投入建材生產的業務,這一路下來,她的企業已經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在業界成為翹楚。

 

1995年,她開始參加雅加達留台校友會為財務長。在她和校友們的配合下,會務蒸蒸日上。雖然當時台灣留學生在印尼的處境依舊受限,但是憑藉她的努力,校友會一路壯大。2008年她出任雅加達留臺校友會會長,2009年,她當選印尼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總會長,任期至2015年。其中在2012-2014年間出任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第七屆總會長 兼亞洲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 第十七屆總會長,在她任內也是印尼留台校友會蓬勃起飛的時代,總會屬下分會由六個發展成19個分會,印尼留台校友會的主要工作就是大力推動印尼學生到台灣接受教育跟接受傳統中華文化的熏陶。這方面的成績更是突出。目前印尼良好的高中教育,使到印尼學生成為台灣生源的主要來源地。學生畢業回印尼的發展過程和台灣有緊密的關係,使台灣在印尼的各方面推廣,除了台商外,還有道地的留台生足以加持。

 

她不憚勞累,多次率領印尼高中校長以及官員參訪台灣各大學,考察交流,並建立合作關係。在擔任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總會長任內,她也數次拜訪各國校友會,親自邀請校友們參加2014年8月23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辦的世界留台大會。該大會接待了來自世界十餘個國家/地區的600多名留台校友,是歷年來最多的國家和校友參與的聯歡會, 為世界留台活動樹立一個新的里程碑。

 

自2015年從印尼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職位卸任以來,她被延攬進入印尼半官方的印尼工商總會台灣委員會出任副主席,印尼台灣經濟交流協會 副主席,印尼台灣教育中心主席,僑聯總會海外印尼地區辦事處主任,東海大學海外校務顧問,僑務顧問, 憑著她在兩地的人脈和關係,在印尼台灣的商貿合作上起了非常重要的催化角色。

 

第三屆

陳顯彰校友

陳顯彰校友現任長春關係企業總管理處副總裁,並擔任台大化工校友會理事長。民國43年(1954年)自台大化工系畢業後,曾任職於台灣肥料、南港啟業化工、美商華斯威、萬源工程等公司。1970 年為台北醫學院禮聘為兼任教授,1979至2013年間為大連化學工業(股)公司總經理,自2014起任長春關係企業總管理處副總裁。陳副總裁在化工產官學貢獻卓著,獲得無數榮譽獎項,包括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台灣化學工程學會終身成就獎、台灣大學工學院傑出企業家講座、台灣化學工程學會會士、台灣化學工程學會化學工程獎章、中國石油協會石油技術獎章、台灣化學科技產業協進會產業貢獻獎等。

 

陳副總裁在擔任大連公司總經理期間,督率所屬自行完成多項關鍵化學品製程之基本及細部設計、監造、試車,商業化,成功完成多項製程開發,並使其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並獲得國內外專利權達79項,其中主要包括醋酸乙烯觸媒改良製程技術,開發EVA乳膠、VAE Powder製程技術、丙烯醇觸媒及製程技術開發、1,4-丁二醇製程技術開發、PTMEG製程效率提升等。陳副總裁主導將VAM製程中之廢棄物-乙醛回收純化供作自行開發之Pyridine製程的原料。此外更回收製程二氧化碳廢氣以生產電子級液態二氧化碳並進而製成一氧化供應醋酸製程作為原料,此實足為業界減碳及減廢之典範。其所研發產品之品質、成本及工安環保水平皆具足國際競爭力,此番創舉和成果不僅為台灣化工業界翹楚,亦獨步業界,令全球同業折服。同時更一貫秉持著創新(Innovation)與永續(Sustainability)的精神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營運績效,將該公司之年營業額由1994年之8千5百萬美元提高至2011年之11億4千3百萬美元,對國家經濟發展貢獻良多。

 

陳副總裁充分地發揮所學所常,積極從事各項社會服務,並長期關注化工教育的發展,協助培育化工人才。在其擔任台灣化學工程學會理事長期間,並完成台灣化工史的編纂及化工技師認證制度的建立,同時與美國、日本、韓國的化工學會簽訂互為會員之協議。在台大化工系校友會理事長任內,努力促成鄭江樓之建物捐贈案,對母校及母系貢獻良多。陳顯彰校友在化工產業與學術界的貢獻有目共睹,此次獲得本校傑出校友的肯定,實在是實至名歸。

何文壽校友

何文壽校友1966畢業於本系大學部,1971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獲得化工博士學位,目前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系教授。何教授對於膜分離技術的創新、應用與商業化有卓越貢獻,獲獎無數,包括工業研究100傑出成就獎、新澤西發明大會及名人堂年度發明家獎、最傑出工程專業與學術出版獎章,以及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Industrial Gases Technology , Clarence G. Gerhold Award 與Lawrence B. Evans Award等。2002年何教授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院士,2009年成為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會士,2014年獲選中央研院院士。

 

何教授具有豐厚實務經驗,在工業界負責研發工作長達28年,擁有超過100項美國與國際專利,曾任Xerox公司、美國Exxon石油公司研發部、Commodor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技術副總裁。Exxon公司期間,與研發團隊共同開發出FLEXSORB技術,大幅降低煉油廠的硫排放問題,減低酸雨形成的機率,對環境保護貢獻極大。何教授也是世界知名的薄膜研究學者,在液膜技術,高通量反滲透膜,及二氧化碳分離膜等研究領域上,居於世界領導的地位。何教授將理論化為實際,開發新的技術解決工業污染以及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在科學與工程方面的成就,獲得國際上高度的肯定與認同。

楊銀明校友

楊銀明校友於1970年畢業於台大化工系,並在美國雪城大學獲得化工碩士學位,現任建大工業董事長。楊董事長在橡膠產業貢獻卓越,成就備受各界肯定,1985年當選第23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獲頒經濟部優良商人金商獎,2011年獲選彰化百傑,2014年獲安永-永續經營典範企業家獎。楊董事長所領導之建大輪胎得獎無數,從2006~2014年連續9年獲得台灣精品獎;2008年榮獲經濟部工業局工業精銳獎、2009年獲得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2011年獲選中國馳名商標、2012年經濟部第2屆國家產業創新獎,2013年榮獲經濟部第1屆卓越中堅企業獎。

 

楊校友於1973年返國接任建大工業總經理,積極擴展歐美外銷市場、建構建大輪胎品牌。1991年接任建大工業董事長後更陸續至中國深圳、昆山、天津及越南、印尼各國設廠。在其主導經營20年來,建大集團年營業額由20億元,成長至約340億元,將原本在台灣數百人的公司,擴展成為現今擁有全球員工數約1.12萬人的企業,產品行銷全球超過150個國家,成為台灣的第二大輪胎公司。楊董事長深耕本業,獎勵創新,打破傳統代工生產的經營型態,除了跳脫價格競爭的紅海市場,奠定企業永續成長之利基。楊董事長長期致力於提升輪胎科技,並朝國際化及多元化發展,透過積極經營自有品牌,多元發展運動行銷成功跳脫框架,配合運動行銷,一步步提升建大在國際能見度與知名度,開創新局。楊董事長曾先後擔任臺灣區橡膠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為推動台灣橡膠工業發展親力親為。同時成立建大文教基金會,贊助在地社區建設,豐富社區藝文活動,發揚學術文化,為社會慈善公益事務不遺餘力。楊董事長在推動企業永續發展以及擔負企業社會責任上,實為我們的典範。

廖俊智校友

廖俊智校友於1980年台大化工系畢業,1987年取得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隨後在紐約柯達總部任職三年,1990年於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化工系任教,1997年轉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現為該校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廖教授主要的研究包括生物基因和下一代生質燃料、轉錄與新陳代謝網絡分析、基因-新陳代謝迴路、一氧化氮新陳代謝等領域。廖教授在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傑出表現,獲得國際許多重要獎項肯定。2013年廖教授獲選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2014年獲選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廖教授在生質能源領域的研究表現突出,並獲聘聘為UCLA Ralph M. Parsons基金會講座教授,他領導的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實驗室研究團隊在生質能源方面取得重大學術突破,成功將細菌裡的不同物質轉化成化學品,此技術量產後每年可替代四分之一的石油燃料,也可為地球減少5億噸(約8.3%)的碳廢氣。在2008年廖教授發現一個化學轉化的新途徑,獲得能量密度較高,不會有腐蝕性,不需混入汽油即可直接加入汽車中使用的「異丁醇」。除此之外,他所領導研究團隊,研發多種合成代謝途徑, 用以轉化不同再生資源, 根本解絕生化反應碳效能不足的瓶頸。廖俊智校友在科學及其工程研究上的如此卓越表現,實值得我們推崇及表揚。

 

第二屆

呂維明校友

呂維明教授民國44年由本系畢業,畢業後曾任職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及味全公司,後赴美留學,於民國57年獲美國休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博士學位,回到本系任教,並於民國68年至74年擔任本系系主任,在此期間奠定了本系成為國內化工教育頂尖學術機構之基礎,從事教職34年,於民國92年2月自本系退休並獲聘為名譽教授。

 

在學術研究方面,呂教授在過濾、攪拌、及粉粒體操作等方面有許多原創性的貢獻,發表過許多論文及出版過許多專書,深受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與肯定,曾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中國化學工程學會最佳論文獎、化學工程獎章等,並曾多次受邀擔任國際會議之主席及籌備委員。呂教授對台灣工業的發展亦有十分卓著的貢獻,早年時曾參與設計與建設國內第一座麩酸發酵廠,進入學術界後,以顧問方式協助國內化工業發展,將其研究成果應用於企業界,如推動大型化的發酵槽,使我國味精工業擠進國際水準,又如設計蒸汽再壓縮之省能程序,使味精生產成本大為降低。

 

呂教授曾任國科會化工學門召集人多年,並出任工程處處長兩年,建立許多制度,對國內化工技術的提升及產學關係的聯結,有深遠的貢獻。為促使國內化工研究受到國際重視,他創辦中國化學工程英文會誌,擔任經理編輯及總編輯等工作18年,奠定了該期刊成為SCI期刊的基礎。此外,為了促進與國際學者的交流,也籌辦了許多國際研討會,這些會議現已成為亞太地區化工界產學技術的交流園地。

 

呂教授是讓台灣化工研究能走上國際舞台的重要推手,他的努力讓國內化工教育與化工技術能有今日的成果。台大化工系以有如此傑出的校友為榮,也十分感謝他多年來對系上的貢獻。

楊祖保校友

楊祖保教授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在民國53年(1964年)畢業於台大化工系,並於1968年及1971年在美國耶魯大學取得化工碩士與博士學位。楊教授隨後在紐約大學、接著到Argonne國家實驗室、Alcoa公司、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工作,1978年起到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化工系任教,於1989-1995年間擔任系主任,1995年起楊祖保教授應邀到密西根大學化工系擔任系主任至2000年,目前為該系Dwight F. Benton講座教授。

 

楊教授因在開創吸附程序的理論、方法及材料,應用於困難的分離與純化需求上有卓越的貢獻而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楊教授已發表350多篇與吸附、新吸附材料、污染控制用觸媒、奈米碳管研發等相關的學術論文,撰寫"Gas Separation by Adsorption Processes","Adsorbent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New Direction in Sorption Technology"等專書,並獲得美國專利20餘件(部份由資助單位擁有)。楊教授的研究成就極為傑出,也因而獲得眾多知名獎項,包括:美國化工學會頒發的the William H. Walker Award, the Institute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Industrial Gases Technology, the Clarence Gerhold Award for Separations,美國碳學會頒發的SGL Carbon Award,以及美國化學學會頒發的2003 ACS National Award in Separ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等。楊教授也應邀擔任美國化工學會理事,美國碳學會諮詢委員,國際吸附學會理事等等,也應邀擔任多種知名期刊或叢書包括Adsorp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sorption – Journal of IAS,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Separation & Purification Reviews,Applied Catalysis,Carbon,Imperial College Press, Chemical Engineering Series等等的諮詢委員、總編輯、榮譽編輯等。

 

楊教授對國內化工科技發展熱心參與,曾應邀回國演講,並至母系參觀訪問,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楊教授在學術上的傑出成就,提升了母系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對母系有極為卓越的貢獻。

郭聰田校友

郭聰田博士在民國57年(1968年)畢業於台大化工系,再赴美國取得密蘇里大學化工博士學位。郭博士曾經擔任過中央大學化工系客座副教授,目前為聚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擔任財團法人聚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郭博士於民國64年創立聚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即深知研究開發為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的必要條件,30年以來在郭博士堅持下,聚和公司投入之研發經費平均高達當年總營業額6%以上,所開發之特化產品已超過200項,其技術範圍己由早期之造紙助劑、塗佈及水處理化學品擴展至特殊黏著劑,醫藥、生物科技及電子業之關鍵化學品等領域。其中,「N次貼」(可再貼自黏系列產品)及生物科技用之「生物緩衝劑」(Bio Buffer)已佔世界第二位之市場地位。1994年,美國3M公司曾於美國向聚和公司提出專利權之侵權訴訟,纏訟六年,期間及最後皆獲判未侵犯專利,雙方終以聚和公司所接受之條件下達成和解,對於未來國內廠商在面對國際大廠之慧財權挑戰上,該公司的經驗頗具啟發與參考之作用。

 

郭博士個人曾榮獲「中華民國產業科技發展獎」個人卓越成就獎,金開英獎,並擁有專利61件,聚和公司亦曾榮獲第一屆「優良產業科技發展獎之優等獎」、第二屆「優良產業科技發展獎之傑出獎」、「國家品質形象獎」與「國家發明獎」銀牌獎、資策會「智慧財產權優良廠商獎」。郭博士身兼「科技人」及「企業創辦與經營者」之角色,三十年來強調自立紮根的研究發展,建立完善的激勵與人力發展制度,快速提升公司創新能力之「質」與「量」。此外,郭博士也熱心公益,積極參與化工學會、台灣化學科技產業協進會、母系校友會等會務工作,並以演講、研討會、著書等方式,將其理念佈及學校與產業界,對臺灣化工科技,乃至於整個社會,貢獻卓著。

范良士校友

范良士教授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在民國59年(1970年)畢業於台大化工系,隨後赴美深造,在西維吉尼亞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並在堪薩斯大學獲得統計碩士學位。完成學業後於1978年受聘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系任教,在1985年晉升為正教授,於1994年至2004年擔任該系系主任。現為該校終身傑出講座教授及C. John Easton工程講座教授。

 

范教授在學術上之成就包括發表230篇之期刊論文、三本專書著作,其中在1989年所著有關氣液固三相流體化系統一書成為在該領域中被引用最多之書籍。他受聘為Powder Technology之美國區域主編、中國化工會誌(台灣)之國際主編、及其他多種期刊之顧問編輯。范教授在基礎及應用研究上之成果對許多商業化程序之設計與操作都有直接貢獻。他擔任二十多所公司、國家研究所、及其他研究機構的顧問,也擁有多項專利,其中研發成功之OSCAR程序用於燃煤煙道器之潔淨,已在俄亥俄州之McCraken發電廠中進行商業性之示範,專家預測僅就俄亥俄州而言即可節省數億美元之能源費用。范教授在各方面之卓越成就使他獲得30多種國際性及校際性之榮譽與獎項,包括著名的Malcolm E. Pruitt Award、Alphi Chi Sigma Award、Tomas Baron Award、Fluidized Process Recognition Award、西維吉尼亞大學傑出校友獎。最近又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最高榮譽的Joseph Sullivant勳章及美國化學會(ACS)之Murphree Award。

 

范教授雖身處美國,但仍不忘國內科技之發展,他與國內學術界及產業界的接觸相當頻繁,曾多次回台專題演講及指導先進技術,為中國化工會誌擔任國際主編,對產、官、學合作所做之貢獻為學術界研究樹立了最佳典範。

 

第一屆

黎念之校友

黎念之校友為台灣出身之赴美學者中同時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之第一人,現為恩理化學技術公司(NL Chemical Technology, Inc.)董事長兼總裁。1955年台大化工系畢業後,黎校友赴美深造,1963年在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獲得化工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Exxon,UOP,AlliedSignal等公司擔任研究工程師及研究中心所長等職。他在膜分離科學技術及表面化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對化學工程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影響,並在國際化工界享有盛譽,獲得無數榮譽獎項,在2000年更獲得珀金獎章(Perkin Medal),珀金獎章是美國化學工業界的最高榮譽獎項,專門授予對化學工業作出特殊貢獻的科學家。1965年起黎博士先後發明液體膜分離技術、潤滑油脫臟新方法、原油脫鹽、沙油提煉工程等技術,獲得煉油工程、高分子膜分離氣體和液體及液體膜應用的美國專利40餘項,他的液體膜研究成果在太空技術、化工、石油化工、環境保護、資源再生利用、醫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已獲廣泛應用。黎校友在工業研究上的如此卓越表現,實值得我們推崇及表揚。

毛高文校友

毛高文校友現任中華民國駐哥斯大黎加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毛校友1960年自化工系畢業後赴美深造,1970年獲得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化工博士學位,之後曾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擔任高級研究工程師。1972年毛校友返國任教,創建清華大學工業化學系與研究所,並擔任系主任及所長,策劃推動電動車研究工作,對清華大學工學院的規劃與長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1978年擔任國立工業技術學院院長,為該校科技研究環境之創建有突出之貢獻,參與規劃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培育高級技術人力。1981年擔任清大校長,開創校園整體規劃理念,成立「自強中心」,推動學術與產業結合的建教合作。1987至1993年間,接任教育部長,此時適值我國社會急遽變遷,為推動我國教育改革,他研修「大學法」、「私立學校法」、「師範教育法」、「教師法」等重要法規,奠定我國教育行政法法治化的基礎。積極推動入學多元化,設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並全力爭取教育經費,對推動我國教育改革,不遺餘力。1993至1996年擔任考試院副院長,積極推動公務人員法規之訂定。毛校友不論對國家、教育與科技界與清華大學的發展都有傑出的貢獻,值得我們表揚。

楊斌彥校友

楊斌彥校友現任四維企業董事長。1954年楊校友與化工系同班同學鄭建炎、謝耀東、楊俊傑成立四維公司前身偉美化工廠,克服萬難設計國內首部膠帶塗佈機,研究高分子化學領域的感壓性黏膠,首創台灣第一捲黏性膠帶,也開創了台灣黏性膠帶工業的歷史,業界譽為膠帶業之父。在楊校友的卓越管理領導下,四維企業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並為世界級的領導廠商。楊校友並籌組台灣區黏性膠帶工業同業公會,並榮任第一、二屆理事長(1976-1982),及全國工業總會第一、二屆理事(1978-1984)。其重視研發各種材質產品及上膠原料,獲頒政府及民間機構之多項獎勵與推崇,如經濟部之開發新產品績優廠商及第三、四屆之台灣精品獎、優良產業科技發展獎等。在事業有成之餘,楊校友亦為最熱心回饋母校者:他對化工系各項活動慷慨捐款,不遺餘力,並曾在台大化工系設立高分子講座。他成立數個獎學金,培養下一代,鼓勵莘莘學子並長期贊助推展台灣網球運動。他於1985年台大校慶40週年時當選為第一屆台大校友十大傑出企業家,捐贈天津大學成立獎學金,被推選為中華民國網球協會副會長,及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並歷任化工系校友會理事長、常務理事、永久會員,台灣省網球協會副會長等。

陳武雄校友

陳武雄校友現任和桐化工、恰和興業、恆益投資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化學工業責任照顧常務理事,台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工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學會理事及財團法人陳源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1965年化工系畢業,並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獲得碩士後,陳校友旋即返國貢獻所學,成為推動台灣石化產業發展先鋒,積極參與工業界社團,並且慷慨捐款2000萬元贊助母系籌建新館。同時為了台灣石化工業的永續經營,陳校友積極佈局兩岸油品與化學品市場,集團旗下位於天津的興桐油罐儲槽區已於今年四月十九日竣工,未來將可與台中港配合,促進兩岸油品交易,和桐集團也在南京、廈門、四川等地建立正烷烴清潔劑生產基地,產品暢銷海內外,目前已躍居亞洲市場的領導品牌。此外,眼光卓越的陳校友,認知到科技產業與生技產業的發展契機,投資成立和立聯合、和鑫光電與賽亞基因科技公司,希望能配合政府發展知識經濟政策。陳校友平時熱心公益,921大地震後,身為南投縣集集人的陳校友,積極投入賑災,捐助集集鎮公所1000萬元,並擔任台灣災後重建企業協進會常務理事,其熱心公益,飲水思源的行為實值得我們表揚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