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第四屆學士班學生論文獎6月12日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得獎的同學共有31人,最高榮譽的傅斯年獎共有6名得主,本系呂紹維同學(指導教授:林祥泰教授)榮獲傅斯年獎。恭喜呂紹維同學得獎。
呂同學得獎的論文題目是:
中文:運用類自然語言處理之類神經網路預測分子與材料性質
英文: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Molecular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Prediction Inspired by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指導教授為林祥泰教授。
該篇論文的簡介如下:
在分子設計、特用化學品或者新藥開發的領域,常常需要從結構預測分子的性質,傳統量子化學的方法會耗費可觀的計算資源與時間。因此我們建立在自然語言處理的概念上,嘗試訓練一個能夠預測性質的類神經網路。在進行語言翻譯時,會將不同語言投影到所謂的語意空間,這是一個高維度的數學空間,各種語言中對應到的字詞在這個空間中會重疊。因此我們認為各種不同的分子表示法,例如SMILES、σ-profile,可以視為分子的語言,我們同樣透過類神經網路將他們投影到一個高維度的空間,這個空間被我們稱為薛丁格空間,我們認為所有關於此分子的必要資訊都被隱含在內,類似量子力學裡的薛丁格方程式,或者統計熱力學裡的partition function,不同的量子與熱力學性質也可以藉由此空間得到。
呂同學聰敏好學,對於榮獲傅斯年獎,他的感言與建議如下:
我想要特別感謝林祥泰教授以及實驗室學長的指導與建議,我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不論是學術上或者態度上的啟發。建議學弟妹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找教授做專題,這個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透過自己想方設法解決後,得到的成就感以及累積且被深刻記憶的知識,是非常美好,且從課堂上被動的教育所得不到的。而參加學士論文比賽,則可以練習如何把研究有邏輯條理的紀錄下來,且說服評審自己的觀點,不論最後成果如何,都會是非常特別且值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