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為提升本校工學院各類工程領域水準,特設立「宗倬章先生講座」,以獎勵學術地位崇高或產學合作績效卓著之教授。基金會每年提供至多二個名額,每位獎金新臺幣四十萬元;講座任期一年,期滿可再重新接受推薦或評選;曾獲二屆講座者,即成為終生榮譽,不再接受推薦或評選。本學年度獲獎人為機械系陳炳煇教授和化工系藍崇文教授。
本系藍崇文教授為本校終身特聘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材料科學博士,過去二十多年學術與產業貢獻傑出。曾任台大與工研院合聘的資深研究員兼太電中心主任(2007-2010),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4-2007),傑出計畫主持人(2008-2011),第一屆台大的研究貢獻獎(2005)、台灣化工學會賴再得獎(2008)與金開英獎(2011)、2012年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2016 年東元獎等國內重要獎項。2016年榮獲國際晶體生長學會(IOCG)三年一度的最高榮譽Laudise Prize,表揚其在太陽能高效多晶矽長晶技術的重大突破及對其長晶機理的分析與模擬等重大貢獻。2017年更榮獲亞洲光伏協會的『技術成就獎』,並在上海全世界最大的SNEC展會與科學論壇給大會報告。
在學術研究上,藍教授發表SCI期刊論文及會議論文300餘篇,獲得相關專利100餘項,也擔任國際著名期刊編輯(包括J. Crystal Growth),國際會議的主辦人(包括PVSEC-23、IWMCG-7、CSSC-4等),受邀大會演講等(ICCGE-18、7th Thin-film PV conference、第25屆國際太陽光電科學暨工程會議(PVSEC-25)、2013年世界能源材料會議、2012年歐洲太陽能會議(EUPVSEC-27)、2011年國際晶體生長技術研討會(IWCGT-5)等,表現十分優異,並獲得國際同儕與許多獎項的肯定。
在產業貢獻方面,藍教授於2007年創立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擔任兩任理事長,協助產業發展,促成台灣成為全球第二大的太陽電池製造國。他與國內多家公司有密切的產學合作,曾任多家公司的高級顧問,包括友達、中美矽晶(首席顧問)、新能光電、昇陽光電、科冠、工研院等。2001年他協助中美矽晶公司開發技術至今,該公司在太陽能與半導體矽晶技術領先國際,營收成長超過五十倍,並成為全球第三大的晶圓供應商,藍教授獲因而獲頒該公司兩次的特別貢獻獎。尤其是與中美矽晶產學合作共同開發的高效多晶技術,提升產業多晶矽電池效率1%以上,利用電池鈍化技術,現在多晶平均生產效率可達20%以上; 目前N型多晶電池效率達21.9%,也是建立在高效多晶的基礎上。從2010年開始,藍教授也協助台灣特化品公司開發台灣第一個電子級矽甲烷與矽乙烷製程,使得台特化成為繼美商Voltaix及日商三井化學之後,全球第三家半導體級矽乙烷的供應商。另外,藍教授提出創新的切割矽泥回收矽技術與矽晶片氣相製絨技術,也受到國內外產學界重視,未來有機會在產業界使用。藍教授以學術理論為基礎,積極開發新技術並拓展至相關產業,始終扮演重要關鍵的角色,並對全球太陽能、半導體產業、與再生能源應用有很重要的貢獻。